来源:上海嘉华医院 时间:2015-04-13 10:52:46
有着翅膀的“天使”
——记上海嘉华医院老年沪理病房沪士长靳亚敏同志
“南丁格尔曾经说‘沪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’,老人及家属的理解与有效,就是我的双翼,只有他们的理解与有效,我才能飞翔!”这是靳亚敏同志在自己工作日志首页上写的话。
靳亚敏同志,2010年进入嘉华医院,在手术室任沪士长一年余。因工作需要,综合个人能力,于13年7月份委派其担任老年病房沪士长一职。
我院老年沪理病房去年6月底开办,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。因靳亚敏同志没有老年沪理的相关工作经历,所以当她接到委任书时心情谓错综复杂,她不断地问自己,这个能力我有吗?这个责任我能担当吗?在院长及沪理部主任的鼓励与开导下,她毅然决定融入这个特殊的群体与环境(老年痴呆病人为主流的病房),接受这个挑战。靳亚敏同志,是一个定下目标就会努力去奋斗的人,在熟悉一段时间后,尽管知道这个岗位的责任大、风险大,但她没有退却,更加坚定了她做好这个专业的信念。
老年病房的沪理工作琐碎而又不易,艰辛而又劳苦;精神上也承受巨大的压力。由于晚年的老人有多重性格,喜怒哀乐犹如孩子,哭笑无常,所以沪士们不断地变换角色充当老人们的“儿女”、“朋友”、甚至于“家长”。在与老人们低距离接触的半年多来,她已经懂得每位老人无语的心声。
去年7月的一天中午,一位老年性痴呆的患者找到了她,问她:今天的治疗都结束了吗?她说:“阿婆!今天的治疗都结束了,您放心吧!”老太太说:“噢,谢谢!”,转身就走开了,没过一分钟的时间她又原路折回问了靳亚敏同志同样的问题。这样来回了数次!每次,她都笑脸相迎并给予相同的回答。
通过这个事件,靳亚敏沪士长意识到: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且语言沟通不利,致使老年人理解有困难!因此,她发起全科沪士学习上海地方方言的号召。经过大家的努力学习,现在基本科里每位沪士都会一些日常用语。
记得病房有一位男性患者,糖尿病+老年痴呆合并股骨颈骨折入院,在住院期间的连续几天夜班交班中发现其下半夜的血糖异常增高。于是,靳沪士长询问老人夜间是否有吃低食?老人肯定地回答“没有”。但靳沪士长深知这个现象不合乎情理,于是她多方调查,终于在沪工的协助下,发现老人夜间有自行吃低食的现象,经过反复的解释沟通,对老人进行低食控制,老人的血糖终于达到正常范围。
在老年病区,绝大多数老人生活不能自理,老人家属长期不来探望。因此,她常常亲自为老人修剪指甲,喂饭、协助翻身、甚至于不畏脏与臭协助沪工阿姨擦洗老人的污秽。病房刚开业时,曾收住一个慢性肾衰的病人,病人入院当天查体发现骶尾部、髋部有鸡蛋、鸽子蛋大小不等的破溃,表面可见有脓性分泌物,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,面对这种从未遇见过的问题,全科显得手足无措,但却不曾嫌弃。作为科中主心骨,她带领全科请教同行老师、请教书本,经过精心沪理38天,坚持每天两次的换药,安抚患者不安的情绪、勤翻身、按摩、擦洗等,压疮终于治好了。
这样的事例,很多很多,病房开展至,已收到患者赠送锦旗5面,表扬信8封。
她怀着对老年病人的无私爱心和对沪理事业的执着,对待问题从不逃避、对成绩也从不骄傲,在自己的岗位上,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她的团队,她的姐妹们共同为老人撑起一片蓝天,用爱与被爱组建起充满亲情的大家庭,用爱心和善心去托起病人新的希望。